為引導城鄉居民樹立“小病在社區,大病去醫院,康復回社區”的就醫理念,今年淮陰區將關口前移,落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,嚴格六項標準、強化六個規范、形成六大機制,在村衛生室、社區衛生服務站基礎上高標準推進家庭醫生工作站建設,讓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護者。
一是嚴格六項標準。結合自身實際,在硬件建設上確定了六個統一的建設標準,即統一規劃設計,統一質量標準,統一標牌標識,統一設施設備,統一建設管理,統一持證著裝。家庭醫生工作站的使用面積均不少于180平方米,并做到家庭醫生簽約室、履約室、工作室相對獨立。家庭醫生工作室外設有封閉的醫療垃圾臨時存放設施,診察室配備診桌、診椅、診查床、家庭醫生診斷系統等基本醫療設備。
二是強化六個規范。依據省市關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關要求,該區創新實施家庭醫生工作站六個管理規范,即家庭醫生技能培訓規范、簽約服務項目規范、上門服務流程規范、基本醫療服務規范、藥品器械管理規范、醫保政策執行規范。要求家庭醫生上崗必須身著工作服,佩戴服務胸牌,儀表大方,語言規范。健康檔案歸類合理,填寫規整,真實準確;出診登記、消毒記錄、雙向轉診登記、醫療垃圾銷毀記錄等醫療文書健全,做到看病有記錄、開藥有處方、收費有收據。各項制度健全,收費項目明碼標價并上墻。
三是形成六大機制。通過嚴格建設標準,強化規范管理,形成了六大工作機制,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機制、績效考核機制、財政補償機制、管理機制、分配機制、選人用人機制。結合實際增加考核內容、細化考核指標要求、調整分配分值比例,達到重點工作重點考核的目標。結合家庭醫生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,采取專項補助的方式給予定額補償。建立健全管理、分配、用人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,提高家庭醫生工作站的服務能力和水平,有效改善城鄉居民的就醫條件。
截止目前,全區已經建成38個市級家庭醫生工作站,今年新建完成14個家庭醫生工作站。